各位考官,围绕如何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议题,我的看法如下:
首先,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意义重大。【分析意义】
一方面,关系到高校毕业生个人的发展与家庭的幸福。就业是民生之本,是青年实现自我价值、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;另一方面,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。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坚力量,促进他们就业,就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。因此,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,是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。
其次,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一些突出问题。【分析问题】
一是结构性就业矛盾较为突出,部分毕业生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,出现“有人没活干”和“有活没人干”的现象;
二是就业环境仍待优化,在招聘过程中,仍存在学历歧视、性别歧视、户籍歧视等现象,影响了就业公平;
三是就业服务体系不够精准高效,信息不对称、岗位对接不畅,导致人岗匹配度不高;
四是劳动权益保障有待加强,部分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虚假招聘、欠薪跑路等侵害权益的问题。
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,容易引发青年群体就业焦虑,影响社会预期和信心。
因此,针对上述问题,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:【提出对策】
第一,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。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,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培育壮大新兴产业,布局建设未来产业,细化社会分工,打造一批契合高校毕业生特点和需求的高质量就业岗位,实现供需精准对接。
第二,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。严格规范招聘行为,坚决杜绝学历、性别、户籍等各类歧视现象,打击虚假、欺诈招聘信息。同时,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培训,帮助他们提升求职能力,增强竞争优势。
第三,优化就业结构,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。一方面,推动职业教育改革,加强实践型人才培养,优化高等教育专业布局,提高毕业生适岗能力;另一方面,通过舆论引导,积极宣传“职业无贵贱、劳动最光荣”,引导毕业生合理就业预期,鼓励到基层、到中小企业、到新兴领域就业创业。
第四,提升就业服务的精准性和高效性。完善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平台,依托数字化手段,精准推送岗位信息和就业政策,畅通信息渠道,实现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高效对接,提升就业服务的覆盖率和匹配度。
第五,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劳动权益。加强劳动监察执法,依法打击虚假招聘、黑中介、恶意欠薪等侵权行为,确保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能依法签订劳动合同,享有合理薪酬、休息休假、社会保险等基本权益,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安全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