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构化面试逐字稿 应急应变

点击以下栏目快速跳转:

2024年福建省考·群众劝说

村里有位老人得了重病,生命垂危需要人照顾,老人有儿女,但是跟老人有矛盾,很多年都不联系了。如果让你来跟他的儿女进行沟通,你会怎么沟通?

各位考官,如果由我来负责与老人的儿女进行沟通,我会本着情理交融、尊重理解、积极引导的原则,努力促成家庭关系的缓和,帮助老人度过困难时期。具体来说,我会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:

第一,摸清情况,做好前期准备我会先向村干部、邻居或村医等了解老人的病情发展情况和日常照护需求,同时获取其子女的基本信息和联系方式。重点了解老人和子女之间矛盾的来龙去脉,是生活琐事、财产纠纷还是沟通误会,为后续沟通做足准备。

第二,真诚沟通,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在正式联系老人的子女时,我会注意沟通的语气和方式,选择当面拜访或电话等合适渠道。

沟通伊始,我不会一上来就“讲道理”,而是理解共情表明我理解他们与父亲之间曾有矛盾,也理解他们内心可能存在委屈或无奈,毕竟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”。接着,我会坦诚说明老人的现状老人已重病在身,生命垂危,这是他最无助、最需要家人的时刻。无论过往有多少误会,此时此刻,亲情都是最值得珍惜的。

然后,我会从道德与法律双重角度进行劝说作为儿女,赡养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更是法律赋予的义务。同时,也引导他们换个角度思考——陪伴父亲走完人生最后一程,也是他们为自己留下的一份心安和尊严。

最后,我会提出具体建议和可行路径比如:哪怕暂时无法全程照顾,也可以安排轮班探望,或者委托他人协助照料、定期探望。也可通过村委、邻里调解机制,安排一次面对面的家庭沟通,争取修复关系。

第三,持续关注,形成闭环管理沟通之后,我不会一走了之,而是持续跟进老人的生活和健康状况,与其子女保持联络,确保照护落实到位。必要时协调村集体资源、发动志愿力量进行临时支援,也为后续家庭关系的缓和提供支持。同时,也可以尝试通过村里的邻里协商机制,引导家庭回归亲情。

总之,在处理此类问题时,既要讲情讲理,也要依法依规,更要换位思考、真诚以待,努力唤起人性的善意,让亲情回归,让老人安度晚年。